日期:2023-02-24 20:21:44浏览量:154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,这篇文章描绘了月夜景色,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,全文情感真挚,十分值得一读,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,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。
作者简介 篇一
苏轼(1037—1101),宋代文学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知识拓展 篇二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习题
一、基础题:
1、。《记承天寺夜游》选自《 》,作者是________,字子瞻,号________,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。他与父亲________、弟弟________合称为“________”,都被列入“唐宋古文八大家”之中。
2、填空:
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,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。
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。
3、翻译下列句子:
⑴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
⑵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4、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念无与为乐者(思念) B.遂至承天寺(于是,就)
C.怀民亦未寝(睡觉) D.相与步于中庭(共同,一起)
5、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( )
A.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,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中的一致。
B.文中“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”“念无与为乐者苏轼在黄州写的诗词,遂至承天寺”等句都与“闲”字相关。
C.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,所以他自称闲人。
D.本文写景较为简洁,用素描的笔法,写月色苏轼在黄州写的诗词,写景物,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。
6、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。
7、“月色入户”意思是 ,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。
8、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,它与“ ”一句相照应,显得一起一伏,一沉闷,一活跃。(4分)
9、“寻张怀民”一句中的“寻”字用得好,你认为好在哪里?
10、文章“记”的要素是:
时间: 地点: 人物: 事件:
作者心境 篇三
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,但是并不得意。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,有失意的自我排解。
——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: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(唯张怀民可与同乐);怀民亦未寝(两人遭遇相同,心境也相同); 相与步于中庭(两人亲密无间);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(两人遭遇相同,心境相同,志趣也相同,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)。
“水中藻、荇交横”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、清、亮。
闲人: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有名无实,所以自称“闲人”。
写月突出其明,写境突出其静,写影突出其形,写人突出其闲,写情突出其空。
以上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